公司首页   >    学科科研   >    员工动态   >    正文

员工动态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栏目名称】:员工动态 【发布时间】:2010-06-07 【点击数】:

     

        吴经理为土建论坛撰写了一组文章。本组文章高屋建瓴,指出了地方高校要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并从宏观方面阐明了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如何发挥优势、凸显特色、如何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我司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吴  晓   覃永晖
    (bbin糖果派对网站 bbin糖果派对网站,湖南,常德,415000)
     
        摘  要:如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教育更重、更高水平的要求,构建什么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在当前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的形势下,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构建地方高校“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其内涵,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高校;分子型;创新创业
     
     
        0研究背景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要求的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所有社会成员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发表的《2l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就已经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2008年1月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举行,提出了“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题,全国近百所高校的200余名代表参会,就“大员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校创业教育、大员工创业与就业研究、大员工创业培训研究”等课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新形势下,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员工的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通过深入开展创业教育,使员工不仅成为接受给定知识和给定技能的主体,同时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主体。”
        如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教育更重、更高水平的要求,构建什么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新课题。笔者以bbin糖果派对网站土木工程与城规划专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开展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探索与实践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泛湘西北地区、环洞庭湖区城-镇-村各级区域输送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
        1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1.1创新创业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囚索,人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一个区域的建设,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归根结底取决于劳动者索质和创新人才的数量质量。创新人才是大量人才资源中的精华,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可以优化区域人才资源结构,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其‘以生产要索的利用与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囚此,高技能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生产的关键要索,只有针对性地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保证人才兴业战略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方针得以顺利实施,使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1.2创新创业新人才培养是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创新系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实力竞争更为激烈,而这种竞争最终反映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竞争呼唤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其中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主动权。
        经济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区域的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经济发展需要教育。同时,地方高校教育发展需要区域经济实力的支持,经济发展程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高等教育以其通过人才培养传播知识,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的功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己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图1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系图)
     
    图1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系图
    图片来源:自绘
     
        2“分子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2.1“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和新方向。笔者通过理论研究,结合bbin糖果派对网站土木工程与城市规划这两个专业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1+4+10”,即: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1个主核,环绕“创新教育”、“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实践”与“保障体制”4个次核,每个次核又有2-3个子核,一共10个子核,由此构建而成分子形态。(见图2 “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图)子核、次核与主核三个层次紧密相连,同时,与分子细胞的有机生长性一样,子核又能随着时代和变更和社会的需求而“新陈代谢”、“推陈出新”,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下就4个次核和10个子核进行详细分析。
    图2 “分子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2.2.1主核
        “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的主核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个主核的内涵应该定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泛湘西北地区、环洞庭湖区城-镇-村各级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素质高、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大员工。
        2.2.2次核与子核
        “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的次核由“创新教育”、“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实践”与“保障体制”构成。
        (1)创新教育
        地方高校培养大员工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创业创新教育是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员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强化创业创新意识,开发提高员工的创业知识能力和精神品质,转变大员工的就业观念与择业理念,激发大员工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力争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掌握一定创业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主要由教育课程、团队队伍与考核体制三个子核构成。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培养员工创新创业能力,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开设以培养创业创新意识为核心的创业指导公共课程,使员工掌握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满足员工创新创业的欲望,拓宽员工的知识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同时,要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在借鉴外国的经验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科学完整系统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在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体现。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团队队伍。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团队队伍建设。创业教育需要的教师是具有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的创业者兼学者,而这种教师,在我国高校中非常缺乏。必须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加强教师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学校在政策上鼓励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创业,让教师深入实践单位、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丰富创业教学经验。还可以邀请创业者作为特约演讲者或担任实习导师,使没有创业家庭背景的员工也能够对创业者和创业机会有更好的理解。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建立与传统考核不同的考核体制。地方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制。全面评价、考核员工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创新创业的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发展等情况,激发员工的创新创业激情,激励员工积极进取,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争当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考评制度的方式应多样化,例如:知识考核可采用试卷的方式,创造力的考核可采用实验、设计、调研等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定期测试。而对教学效果评价,要做到纵向、横向相结合,力图使考评结果客观、合理、公正。从全国高校教育水平考评角度来说,应当把每年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作为对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设定一定的创业率指标要求,有效引导高校从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转变。
        (2)思想政治文化教育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指导思想上尊重员工人格自由和个性发展,使员工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知识、学会为人处事、学会创新创造、学会发展成长;要强化员工创新创业素质和基本品德的养成,突出员工的积极性与实践性;要贴近大员工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让员工开阔视野,培养创新创业的灵感;要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大员工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员工克服困难接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以开放性、多样化为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内容。
    地方高校要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的校园文化,突出文化素质教育,完善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经常分析创业者成功的个案,进行多种形式的创业创新计划比赛,激发员工的创业创新热情和创业创新理念,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强调校园文化活动的“四个结合”,校园文化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专家的创造性指导与员工主动性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立志成才与关心社会的有机结合,把创业教育寄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3)社会实践
        地方高校要加大基础投入,构建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创业平台,帮助大员工开展以专业为核心的自主创业活动,并且给予如专业技术工商注册、财务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专业辅导。地方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可在企事业单位创立员工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员工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员工从中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潜意识中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了创业技能。
        地方高校要不断丰富大员工社会实践的途径,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为大员工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创业创新精神提供服务。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学校要面向全体员工、面向创业项目团队和面向创业精英,建立四种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平台。第一类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创业见习基地。让员工在接触社会中得到创业精神的具体感悟。基地来源具有广泛性,只要蕴涵创业精神的教育活动场所,皆可纳入。第二类主要面向大学二、三年级员工的创业实习基地。通过短学期的实践教学、专业生产实习等环节,在基地指导人员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经受实际训练,全面提高创业素质。第三类主要面向有创业激情和兴趣员工的创业社团基地。通过成立创业类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投入经费支持,使员工在活动中提升创业能力。第四类主要面向潜在的大员工创业个体的创业岗位基地。通过学校与科教园合作创设校内外创业实践岗位,包括校内勤工俭学岗位、便民服务岗位、校外工作岗位等。建立服务泛湘西北地区、环洞庭湖区城-镇-村各级区域经济发展,体现各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倡导员工定期深入城-镇-村开展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参与项目规划与设计等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创业创新过程。
        (4)保障体制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体制可以划分为硬件制度、软件体系和评价机制三部分。
        硬件制度方面,根据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员工奖惩和激励措施,促进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制定一些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单纯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从垂直直线的管理向精细的科学化方向发展。逐步增加对培养员工创新创业机制经费投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投入资金用于教育过程,在员工创业实践阶段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市场运作同时重视员工教育和活动场所的建设。
        软件体系方面,要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研究。美国第一次创业学术会议是1970年在普度大学召开的,共有42位学者在会上发表了关于创业研究的观点。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美国许多高校特别是一流的大学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鼓励和组织员工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能尽早地有机会参与科研实验的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伯克利大学就把本科生科研当作旗下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本科生研究办公室,专职组织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并提供服务以及为本科生提供各种参与科研的机会。和其他学科一样,我国地方高校研究工作是教学与实践的基础,它们三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拉动,创业研究工作主要靠学校的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过探索创业活动规律,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是由多种标准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不可分的综合体系,可以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动性四个方面展开评价。研究与实践证明,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是评价标准的基石,理论,学习得越扎实,创造出的成果也越高。实践能力是评价机制的深化,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完全是纸上谈兵,只有在实践中把理论付诸于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完善理论、修正理论。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的人才评价机制。
        3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几年来的实践显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分子型”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bbin糖果派对网站土木工程与城市规划专业的运用,不仅可行,而且创新创业成绩显著。bbin糖果派对网站土木工程与城市规划专业员工在2007年获得了全国大员工英语竞赛三等奖,2007年获得bbin糖果派对网站“第五届大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8年获得第三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员工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09年城市规划专业员工作品《环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在“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员工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指导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该奖项的获得不仅打破了bbin糖果派对网站的纪录,而且实现了bbin糖果派对网站在该赛事上一等奖零的突破。2009年9月该课题参加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这项被称为中国大员工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中,《环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从全国31个省(区、市)报送的作品1387件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三等奖,为bbin糖果派对网站再创辉煌。员工积极参加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科研工作,2007年员工课题《常德市新农村住宅建设的探索与研究》获得bbin糖果派对网站员工科研项目资助,2008年员工课题《湘西北地区新农村整治规划的创新性实践》获得湖南省大员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2009年,员工课题《环洞庭湖区新农村水环境整治规划的探索与研究》获得bbin糖果派对网站员工科研项目重点项目资助。员工在教师的指导下至今共撰写近50余篇论文公开发表在各类杂志上,很多研究内容和理念得到了专业部门的肯定和采纳,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2007年以来,bbin糖果派对网站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参与了常德市、浏阳市等地20余项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整治规划项目。2009年5月,受常德市政协委托,bbin糖果派对网站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圆满完成了对常德市环城80公里高速公路圈内480平方公里空间区域的城市发展建设问题的调研工作,撰写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研报告》在市政协五届八次常委会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市政协专程来信表示感谢。2010年4月,受湖南省社科院经理与长沙县开慧村邀请与委托,承担了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故乡——长沙县开慧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提供了平台和契机。
  • 友情链接: 
  • bbin糖果派对网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电话:0736-7187627 邮编:415000